乙肝患者的治疗主要包括抗病毒治疗、保肝护肝、调节免疫、定期监测、生活方式调整。具体分析如下:
1.抗病毒治疗:乙肝抗病毒治疗是核心手段,通过抑制病毒复制减少肝脏损伤。常用药物包括核苷酸类似物和干扰素,需长期坚持用药以避免病毒反弹。治疗过程中需定期检测病毒载量和肝功能,根据结果调整用药方案。部分患者可能实现病毒转阴,但需警惕耐药性问题。
2.保肝护肝:肝功能受损时需使用保肝药物辅助修复肝细胞,减轻炎症反应。常见药物包括甘草酸制剂、水飞蓟素等,但需避免过度依赖药物。同时需戒酒、避免使用肝毒性药物,减少肝脏负担。饮食上建议低脂高蛋白,补充维生素以促进肝细胞再生。
3.调节免疫:部分患者免疫功能紊乱可能导致病情加重,可适当使用免疫调节剂改善体质。中医药如黄芪、灵芝等也有辅助作用,但需在专业指导下使用。适度运动、充足睡眠有助于增强免疫力,避免过度劳累诱发肝炎活动。
4.定期监测:乙肝患者需每3-6个月检查肝功能、乙肝病毒DNA、甲胎蛋白及肝脏超声。肝硬化患者需缩短监测间隔,必要时进行肝纤维化扫描或CT检查。早期发现异常可及时干预,降低肝癌风险。
5.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情绪波动。饮食清淡,限制高盐高糖食物,多摄入新鲜蔬果。严格禁酒,吸烟者应戒烟。适度运动如散步、太极拳有助于改善代谢,但避免剧烈运动。
治疗过程中需严格遵医嘱,不可自行停药或更换药物。出现乏力、黄疸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等物品,减少病毒传播风险。家属建议接种乙肝疫苗以预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