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虚风燥引起的皮肤病主要表现为皮肤干燥、脱屑、瘙痒,甚至出现红斑或苔藓样变,多因阴血不足、肌肤失养,兼受风燥之邪侵袭所致。这类病症常见于慢性湿疹、神经性皮炎、老年性皮肤瘙痒等疾病,病程较长且易反复发作。
血虚风燥型皮肤病的形成与体质虚弱、久病耗血或情志失调等因素有关。阴血亏虚导致肌肤失去濡润,表现为皮肤干燥、粗糙脱屑;风燥外邪乘虚而入,则引发剧烈瘙痒,搔抓后可能出现抓痕或血痂。部分患者伴随面色苍白、头晕心悸等血虚症状,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数。治疗以养血润燥、祛风止痒为主,常用当归、生地、白芍等滋阴养血药物,配合防风、白蒺藜等祛风之品。外治可选用润肤膏或油剂缓解干燥,避免过度洗浴或使用刺激性清洁产品。
日常需注意饮食调养,多食红枣、黑芝麻、猪肝等补血食物,忌辛辣燥热之品。避免过度搔抓以防继发感染,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情绪紧张可能加重病情,需保持心态平和。若瘙痒剧烈或皮损加重,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滥用激素类药物。长期血虚者需综合调理,结合适量运动以促进气血运行,但需避免出汗过多耗伤阴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