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输尿管结石的药物主要包括α受体阻滞剂如坦索罗辛、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非甾体抗炎药如双氯芬酸以及碱性枸橼酸盐等。这些药物通过不同机制缓解症状或促进结石排出,具体选择需根据结石大小、位置及患者情况综合评估。
α受体阻滞剂能够松弛输尿管平滑肌,降低输尿管壁张力,从而减轻痉挛性疼痛并促进结石移动。坦索罗辛是临床常用药物,尤其对远端输尿管结石效果显著。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也可缓解输尿管痉挛,但疗效略逊于α受体阻滞剂。非甾体抗炎药主要用于控制疼痛和炎症反应,双氯芬酸等药物能有效减轻肾绞痛。碱性枸橼酸盐如枸橼酸钾适用于尿酸结石或胱氨酸结石,通过碱化尿液溶解结石或预防复发。适当增加水分摄入和利尿剂辅助治疗可加速结石排出。
使用药物治疗输尿管结石时需严格遵循医嘱。α受体阻滞剂可能导致体位性低血压或头晕,服药期间应避免突然起身或驾驶。非甾体抗炎药禁用于肾功能不全或消化道溃疡患者。碱性枸橼酸盐需定期监测尿液pH值,避免过度碱化导致其他类型结石形成。若药物治疗后结石未排出或出现发热、持续血尿等感染迹象,需及时就医考虑外科干预。孕妇、哺乳期女性及儿童用药需特别谨慎,必须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调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