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怕冷不一定代表体质寒。体质寒是中医概念,指体内阳气不足、阴寒内盛的状态,而现代医学认为怕冷可能与代谢率、血液循环、肌肉量等多种因素相关。
从中医角度看,体质寒的人确实更容易畏寒,常伴随手脚冰凉、喜热饮、易腹泻等症状。这类体质多与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饮食生冷、过度劳累有关。但西医视角下,怕冷也可能是甲状腺功能减退、贫血、低血压或营养不良的表现。例如,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降低代谢率,减少产热;贫血者血液携氧能力下降,导致末梢循环不良;肌肉量较少的人群因产热能力弱也更易怕冷。女性因雌激素影响皮下血管收缩,体感温度可能更低。
改善怕冷需结合具体原因。中医建议体质寒者避免生冷食物,适当食用姜、桂圆等温补食材,并通过艾灸、泡脚促进阳气生发。西医则强调排查甲减、贫血等疾病,均衡营养并加强运动以提升肌肉量和血液循环。无论哪种情况,冬季需注意保暖,尤其是头部、颈部和足部,但避免过度依赖电热毯或暖宝宝,以免降低自身御寒能力。若长期严重畏寒或伴随其他症状,建议就医明确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