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耳诊是通过观察耳朵形态、色泽、压痛等变化诊断全身疾病的一种方法。作为中医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耳诊基于耳为宗脉之所聚的理论,认为耳朵与脏腑经络存在密切联系,能够反映人体健康状况。
耳诊理论源自《黄帝内经》,后世医家不断补充发展。耳朵被视作人体缩影,不同区域对应特定脏腑器官。例如,耳垂对应头部,耳甲对应腹腔脏器。通过观察耳朵颜色变化、丘疹、脱屑等异常表现,结合触诊寻找压痛点,可以判断相关脏腑功能状态。现代研究证实耳朵分布着丰富神经血管,刺激耳穴能调节对应器官功能。耳诊常用于辅助诊断疼痛性疾病、消化系统问题及内分泌失调,配合问诊、脉诊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进行耳诊需注意环境光线充足,避免有色光源干扰判断。受检者应保持耳部清洁,检查前避免揉搓耳朵。耳诊结果需结合整体辨证,单凭耳部变化不能作为确诊依据。孕妇、皮肤破损者慎用耳穴刺激。耳诊操作者需经过专业训练,错误按压可能引起不适。部分人群耳朵存在先天变异,需与病理性改变区分。耳诊作为辅助手段,不能替代现代医学检查,急重症患者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