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栗内皮确实是一味中药。在传统中医理论中,板栗内皮被称为栗荴或栗毛球,具有收敛止血、消肿解毒等功效,常用于治疗便血、衄血、外伤出血及皮肤溃烂等症状。其药用价值在《本草纲目》等古籍中均有记载,属于中医临床的辅助药材。
板栗内皮作为中药,通常需经过炮制后使用。新鲜内皮含有单宁类物质,具有较强收敛作用,晒干或炒炭后可增强止血效果。中医认为其性平、味苦涩,归肝、脾经,能固涩下焦,对崩漏、腹泻等症有一定调理作用。现代研究也发现,内皮中的黄酮类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作用,但具体机制仍需进一步验证。民间验方中,常将内皮煎水外洗治疗湿疹,或研磨成粉外敷止血。内皮单独使用药效较弱,临床多配伍其他药材以增强疗效。
使用板栗内皮时需辨证施治。因其收敛性强,湿热积滞或实热证患者慎用,以免加重症状。内服需控制剂量,过量可能引起便秘。外用时需确保伤口清洁,避免感染。孕妇及过敏体质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野生板栗内皮可能残留农药或污染物,建议选择正规药店购买的炮制品。若出现皮疹、腹痛等不良反应,应立即停用并就医。中药应用讲究个体差异,切勿自行盲目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