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外耳道炎可能引发耳周蜂窝织炎、鼓膜穿孔、听力下降、外耳道狭窄或闭锁、恶性外耳道炎。具体分析如下:
1.耳周蜂窝织炎:急性外耳道炎未及时控制时,炎症可扩散至耳周软组织,导致皮肤红肿、疼痛加剧,甚至形成脓肿。局部淋巴管受累可能引发淋巴结肿大。炎症蔓延至腮腺区域可能影响咀嚼功能。严重时需切开引流并联合抗感染治疗。
2.鼓膜穿孔:外耳道深处炎症可能波及鼓膜,造成充血、水肿甚至破裂。穿孔后出现耳内剧痛减轻但伴随渗液,可能继发中耳感染。多数小穿孔可自愈,较大穿孔需手术修补。避免进水及用力擤鼻可降低风险。
3.听力下降:炎性分泌物堵塞外耳道或肿胀压迫声波传导,导致传导性听力障碍。长期炎症可能损伤毛细胞或听骨链。及时清除分泌物并控制炎症后听力多可恢复。延误治疗可能遗留永久性损伤。
4.外耳道狭窄或闭锁:反复感染或瘢痕增生使外耳道皮肤增厚,管腔变窄。严重者完全闭锁需手术重建。常见于糖尿病或免疫力低下患者。早期规范治疗可减少瘢痕形成。
5.恶性外耳道炎:罕见但凶险,多见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炎症侵蚀骨质并沿颅底扩散,引发脑神经麻痹、脑膜炎或颅内脓肿。需长期静脉抗生素及清创手术,病死率较高。
出现耳痛、流脓或发热时应尽早就医,避免自行挖耳或冲洗。保持耳道干燥,控制基础疾病如糖尿病。治疗期间遵医嘱定期复查,防止并发症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