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伤寒是由副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危害主要体现在引发持续发热、消化系统症状及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该病具有较强传染性,易在卫生条件差的地区暴发流行,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威胁。
副伤寒的典型症状包括持续高热、头痛、乏力、食欲减退,伴随腹胀、腹泻或便秘等消化系统异常。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玫瑰疹、肝脾肿大,严重时可引发肠出血、肠穿孔或中毒性心肌炎。免疫力低下人群如儿童、老年人或慢性病患者,病情进展更快,并发症风险更高。副伤寒沙门氏菌可通过污染水源或食物传播,导致群体性感染,加重医疗负担。若治疗不及时,可能转为慢性带菌状态,长期排菌成为潜在传染源。
预防副伤寒需注重饮食卫生,避免生食或饮用未消毒的水,饭前便后彻底洗手。出现疑似症状应尽早就医,确诊后严格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避免自行停药导致耐药性。患者需隔离至症状完全消失,排泄物应消毒处理。高风险地区建议接种疫苗,但需注意疫苗防护效果有限,仍需结合卫生管理措施。密切接触者应接受医学观察,防止疫情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