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感染需要根据具体类型和部位采取针对性治疗,常见方法包括抗真菌药物、局部护理和生活方式调整。及时就医明确诊断是关键,避免自行用药导致病情延误或加重。
霉菌感染的治疗需结合感染部位和严重程度。皮肤或黏膜感染通常使用外用抗真菌药膏,如克霉唑、咪康唑等,坚持用药至症状完全消失后1-2周以防复发。系统性感染或深部霉菌病如念珠菌血症、曲霉病需口服或静脉注射抗真菌药物,如氟康唑、两性霉素B等,疗程较长且需严格遵循医嘱。阴道霉菌感染可选用栓剂或口服药物,同时保持局部清洁干燥。足癣等反复发作的感染需配合鞋袜消毒,避免交叉感染。免疫力低下患者如糖尿病、HIV感染者需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减少霉菌滋生条件。
治疗期间需注意避免抓挠患处,防止扩散或继发细菌感染。贴身衣物应高温消毒并单独清洗,选择透气材质。饮食上减少高糖、高脂食物摄入,适当补充益生菌平衡菌群。长期使用抗生素或激素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若出现红肿加剧、发热等异常情况,提示可能合并其他感染,需立即复诊。日常保持环境通风干燥,浴室、厨房等潮湿区域定期消毒。孕妇、儿童等特殊人群用药前务必咨询医生,确保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