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睾丸发育不良的发生概率约为0.1%-0.2%,属于相对罕见的先天性疾病。该疾病在新生儿中的发病率存在地域差异,部分亚洲人群的发病率略低于欧美国家。典型表现为睾丸体积过小、质地异常或位置异常,可能伴随激素分泌不足或生精功能障碍。
先天性睾丸发育不良的病因复杂,染色体异常是最常见因素,如克氏综合征47,XXY约占病例的80%。环境因素如孕期接触化学毒素、辐射或母亲患有代谢性疾病也可能增加发病风险。部分病例与基因突变有关,涉及SRY、DAX1等性别决定基因的异常。早期诊断依赖于新生儿体检、超声检查及染色体核型分析,青春期后可通过激素检测和精液分析进一步评估。
预防先天性睾丸发育不良需重视孕前咨询和产前保健。孕期避免接触致畸物质,规范管理妊娠期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确诊后需根据年龄和病情制定干预方案,婴幼儿期以激素替代为主,成年后可能需辅助生殖技术。定期随访睾丸发育情况和激素水平至关重要,心理支持也不容忽视。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但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