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虚内热是中医常见证候,主要表现为阴血不足、虚热内生。常见症状包括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口干咽燥、头晕目眩、失眠多梦、面色苍白或萎黄、舌红少苔、脉细数等。
血虚内热的形成多与久病体虚、失血过多、思虑过度或饮食不调有关。阴血亏虚导致脏腑失养,虚火内生,出现热象。潮热多见于午后或夜间,伴有盗汗;五心烦热表现为手足心发热、心胸烦闷;阴血不足不能上荣头面,故见头晕目眩、面色无华;虚热扰神则失眠多梦;津液不足则口干咽燥。舌脉表现亦为典型,舌红少苔反映阴亏内热,脉细数提示血虚兼有热象。
调理血虚内热需注重滋阴养血、清热安神。饮食宜选择银耳、百合、枸杞等滋阴之品,避免辛辣燥热食物。作息应规律,避免熬夜耗伤阴血。若症状较重,可遵医嘱服用四物汤、天王补心丹等方剂加减。需注意区分实热与虚热,实热者需清热泻火,虚热者宜滋阴降火,不可盲目清热,以免加重血虚。长期症状未缓解或伴随严重乏力、消瘦时,应及时就医排查其他潜在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