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祸后蛛网膜下腔出血需保持绝对卧床避免二次损伤、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意识变化、控制血压防止再出血、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预防并发症、加强呼吸道管理避免感染。具体分析如下:
1.保持绝对卧床避免二次损伤:蛛网膜下腔出血后需严格卧床休息,头部抬高15-30度以降低颅内压。避免剧烈活动或突然起身,减少咳嗽、用力排便等可能增加颅内压的行为。床周需设置护栏防止坠床,翻身时动作轻柔,避免颈部过度屈伸。绝对卧床时间通常为2-4周,具体根据病情调整。
2.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意识变化:每小时记录血压、心率、呼吸及体温,重点关注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意识状态分为清醒、嗜睡、昏睡、昏迷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需每日评估。突发血压升高或意识恶化可能提示再出血或脑疝,需立即处理。持续心电监护有助于发现心律失常等并发症。
3.控制血压防止再出血:血压过高易诱发再出血,过低则可能导致脑灌注不足。目标血压通常控制在基础血压的80%-90%,避免收缩压超过160mmHg。可选用静脉降压药物,如尼卡地平或乌拉地尔,避免快速降压。同时需排查疼痛、躁动等导致血压升高的诱因,必要时给予镇静镇痛。
4.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预防并发症:每日记录出入量,保持尿量在1000-1500mL。低钠血症常见,需限制液体摄入并补充高渗盐水。定期检测血钠、血钾及血渗透压,纠正异常需缓慢进行。避免使用低渗液体,防止脑水肿加重。营养支持以肠内营养为主,必要时给予静脉补充。
5.加强呼吸道管理避免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痰液黏稠者可予雾化吸入,定时翻身拍背促进排痰。昏迷患者需尽早气管插管,呼吸机参数根据血气分析调整。严格无菌操作,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热时及时排查感染灶,合理使用抗生素。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需避免情绪激动及强光刺激,环境保持安静。康复期逐步增加活动量,但需避免剧烈运动。饮食以低盐、高纤维为主,预防便秘。定期复查头部影像学,评估出血吸收情况。出现头痛加剧、呕吐或肢体无力等症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