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发烧时,首先要测量体温确认发热程度。体温低于38.5℃可先采用物理降温,如减少衣物、温水擦浴;超过38.5℃或伴随精神萎靡时,需按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等退烧药。密切观察宝宝状态,持续高热或出现抽搐、呕吐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物理降温时,保持室温25℃左右,用32-34℃温水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处,避免酒精擦浴或冰敷。服药需严格按体重计算剂量,两次用药间隔至少4小时,24小时内不超过4次。可配合补充水分,母乳喂养的宝宝增加哺乳次数,较大儿童可饮用稀释的苹果汁或口服补液盐。退热贴可作为辅助手段,但效果有限。注意观察宝宝面色、呼吸及四肢温度,手脚冰凉时需搓热保暖,此阶段体温可能快速上升。
退烧过程中避免包裹过厚衣物或被子,以免影响散热。服药后若出现皮疹、面部肿胀等过敏反应需立即停药就医。有热性惊厥史的宝宝需在38℃时提前用药,并记录发作时长和表现。退烧药只能缓解症状,反复发热超过72小时或伴随腹泻、皮疹、尿量减少等情况,提示可能存在细菌感染、幼儿急疹等疾病,需完善血常规等检查。切勿交替使用不同退烧药,阿司匹林禁用于12岁以下儿童。哺乳期母亲用药前需咨询医生,部分药物可能通过乳汁影响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