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乳瘤病毒是一种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的DNA病毒,属于乳头瘤病毒科,能够感染皮肤和黏膜组织。目前已发现超过200种亚型,其中约40种与生殖道感染相关。部分高危型别如16型和18型与宫颈癌、肛门癌等恶性肿瘤密切相关,而低危型如6型和11型则可能导致生殖器疣等良性病变。病毒通过微小创口进入基底细胞,利用宿主机制复制并潜伏,部分感染者可能长期无症状但仍具传染性。
该病毒的传播途径以性接触为主,也可通过母婴垂直传播或间接接触污染物品感染。多数免疫系统健全的个体会在1-2年内自行清除病毒,但持续感染高危亚型可能引发细胞异常增生。临床诊断主要依赖HPV-DNA检测、细胞学检查及组织活检。预防措施包括接种九价疫苗覆盖7种高危型和2种低危型,接种最佳时间为首次性行为前,但已感染者仍可获益。安全性行为及定期宫颈癌筛查能显著降低感染风险,现有治疗方法主要针对病毒引起的病变而非病毒本身。
接触感染部位后需彻底洗手,避免共用贴身物品。孕妇感染可能引起婴幼儿呼吸道乳头瘤病,需加强产前监测。免疫功能低下群体更易出现持续感染,应缩短筛查间隔。疫苗接种后仍需接受常规宫颈癌筛查,因疫苗未覆盖所有致癌亚型。出现生殖器疣体应避免搔抓,防止自体接种传播。医疗机构对检测阳性者需提供心理支持,消除对病毒感染的污名化认知。研究显示吸烟会加速高危型HPV引发的癌变进程,戒烟有助于降低病变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