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可能引起脊柱疼痛、髋部疼痛、手腕疼痛、膝关节疼痛、肩关节疼痛。具体分析如下:
1.脊柱疼痛:骨质疏松导致椎体骨量减少,轻微外力可能引发压缩性骨折,表现为背部或腰部持续性钝痛,活动时加重。严重时驼背畸形,疼痛向肋间放射。夜间卧床疼痛可能缓解,但长时间固定姿势后起身困难。
2.髋部疼痛:股骨颈和粗隆间是骨质疏松性骨折高发部位,疼痛集中于腹股沟或臀部,行走负重时加剧。骨折后患肢缩短外旋,需紧急处理以避免长期卧床并发症。
3.手腕疼痛:桡骨远端易因跌倒时手掌撑地骨折,局部肿胀畸形,活动受限。中老年女性常见,愈合后可能遗留腕关节僵硬和慢性酸痛。
4.膝关节疼痛:骨量减少使膝关节承重能力下降,软骨磨损加速,表现为上下楼梯时膝前刺痛,久坐后站起困难。可能伴随内侧或外侧关节间隙压痛。
5.肩关节疼痛:肱骨近端骨质疏松性骨折多见于跌倒侧方着地,肩部活动时疼痛明显,上举受限。长期制动可能导致冻结肩,加重功能障碍。
日常需避免跌倒风险,居家环境保持地面干燥无障碍物;饮食注重钙质与维生素D摄入,如奶制品和深绿色蔬菜;适度进行负重运动增强骨密度;定期检测骨密度变化;疼痛持续或突发剧烈疼痛时需及时就医排除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