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过敏性紫癜主要表现为皮肤紫癜、关节肿痛、腹痛、肾脏损害、其他症状。具体分析如下:
1.皮肤紫癜:多见于下肢及臀部,呈对称分布,初期为红色斑丘疹,压之不褪色,逐渐发展为紫红色瘀斑,可融合成片,部分伴有瘙痒或轻微疼痛。皮疹分批出现,旧疹消退后可能遗留色素沉着。
2.关节肿痛:以膝关节、踝关节等大关节受累为主,表现为肿胀、疼痛及活动受限,通常为一过性,数日内自行缓解,不遗留关节畸形。关节症状可能与局部血管炎性反应有关。
3.腹痛:因消化道黏膜血管炎导致,表现为阵发性脐周或下腹部绞痛,可伴恶心、呕吐、便血或黑便。严重者可出现肠套叠、肠穿孔等并发症,需及时干预。
4.肾脏损害:约半数患者出现血尿、蛋白尿,少数发展为肾炎或肾病综合征。肾脏受累程度轻重不一,轻者仅表现为镜下血尿,重者可出现肾功能异常,需长期随访监测。
5.其他症状:偶见头痛、抽搐等神经系统症状,或鼻出血、牙龈出血等黏膜出血表现,极少数累及肺部或心脏血管。
过敏性紫癜症状多样,早期识别并避免接触可疑诱因至关重要。急性期需卧床休息,减少关节和肠道负担。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及易致敏食物。密切观察尿液颜色及腹痛变化,定期复查尿常规和肾功能。出现剧烈腹痛、大量便血或尿量减少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