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珍珠的入药部位是珍珠贝科动物体内形成的珍珠质层。珍珠作为传统中药材,其药用部位并非贝壳或软组织,而是由贝类外套膜分泌的碳酸钙结晶与有机质共同构成的珍珠层。这一部分经过炮制后成为药材,具有安神定惊、明目消翳、解毒生肌等功效。
珍珠的形成源于贝类对外来异物的自然防御反应。当沙粒或寄生虫侵入贝类体内,外套膜会分泌珍珠质层层包裹异物,最终形成珍珠。入药时需将珍珠洗净、研磨成极细粉末珍珠粉或煅烧后使用。现代珍珠主要含碳酸钙90%以上及多种氨基酸、微量元素,其层状结构使得有效成分更易被人体吸收。临床应用时,珍珠多用于治疗惊悸失眠、目赤翳障、溃疡不敛等症,既可内服也可外用。不同炮制方法影响药效发挥,生用偏重安神明目,煅用更长于收敛生肌。
使用珍珠入药需注意鉴别真伪,市场常见用贝壳粉或合成材料冒充。真珍珠火烧后呈层状爆裂,且有光泽残留。体质虚寒者慎用生珍珠粉,可能引起胃肠不适。外用时应确保创面清洁,避免感染。孕妇使用需遵医嘱,传统认为珍珠性凉,长期大量服用可能影响脾胃功能。现代药典规定珍珠粉粒径需小于10微米,否则难以被人体吸收。储存时应防潮避光,以免碳酸钙受潮结块或有机成分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