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脑膜下慢性血肿是指血液在硬脑膜下腔缓慢积聚形成的占位性病变,通常由轻微头部外伤或血管异常引起,临床表现多样且进展缓慢。
早期症状可能不明显,随着血肿增大,常见表现包括头痛、乏力、记忆力减退和反应迟钝。部分患者出现肢体无力或感觉异常,多为一侧身体受累。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行走不稳、言语含糊或性格改变,如易怒、淡漠等。严重时导致意识障碍、癫痫发作或昏迷。症状的隐匿性易被误诊为脑血管病、痴呆或精神疾病,尤其在老年群体中更为常见。
诊断需结合病史、神经系统检查和影像学检查,CT或MRI可明确血肿位置和范围。治疗取决于症状严重程度,少量无症状血肿可观察随访,症状明显者需手术清除。术后需监测颅内压变化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预防重点在于避免头部外伤,尤其老年人应防跌倒。长期服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者需定期评估出血风险。若出现持续头痛、行为异常或肢体活动障碍,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导致不可逆神经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