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复位手法包括推拿复位、旋转复位、牵引复位、按压复位、杠杆复位。具体分析如下:
1.推拿复位:通过手法推拿使错位的腰椎关节恢复原位。操作时需找准错位椎体,用拇指或掌根沿脊柱方向施加持续压力,配合患者呼吸节奏缓慢发力。手法要求稳准柔和,避免暴力操作。适用于轻度腰椎小关节紊乱,对肌肉紧张有明显缓解作用。
2.旋转复位:利用腰椎旋转力纠正关节错位。患者侧卧,下肢屈曲,操作者一手固定肩部,另一手推动骨盆,使腰椎产生旋转力矩。动作需连贯协调,力度均匀。适用于单侧腰椎关节半脱位,能有效改善活动受限。
3.牵引复位:通过纵向牵拉力分离椎间隙。患者仰卧或俯卧,操作者握持踝部或腋下,沿脊柱轴线缓慢牵引,逐渐增加力度。需根据患者耐受度调整力量,避免过度拉伸。适用于椎间盘突出或关节间隙狭窄的情况。
4.按压复位:针对特定椎体施加垂直压力。患者俯卧,操作者以掌根或肘部对准错位棘突,快速短促下压。要求定位精确,发力果断。多用于腰椎后凸或棘突偏歪的急性矫正,需配合影像学检查明确复位效果。
5.杠杆复位:借助肢体杠杆原理调整腰椎位置。患者仰卧,屈髋屈膝,操作者以大腿为支点按压患者膝部,使腰椎前屈或侧屈。手法需控制幅度,避免软组织损伤。适用于腰椎前滑脱或侧方移位。
操作前需排除骨折、肿瘤等禁忌症,评估患者骨质状况与耐受能力。手法力度应循序渐进,复位后观察反应,必要时固定制动。急性期疼痛剧烈或伴有神经症状者需谨慎处理,避免二次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