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炎的症状包括关节疼痛且活动后加重、晨起或久坐后关节僵硬、关节活动受限伴随摩擦感、行走时跛行或步态异常、局部肿胀或压痛。具体分析如下:
1.关节疼痛且活动后加重:髋关节炎早期疼痛多出现在腹股沟区或臀部,可能向大腿内侧放射。疼痛性质多为钝痛或酸痛,初期仅在负重活动时明显,如上下楼梯或长时间行走。随着病情进展,静息时也可能出现持续性疼痛,夜间翻身或变换体位时加重。
2.晨起或久坐后关节僵硬:患者常感到髋关节发紧、活动不灵活,早晨起床时需缓慢活动数分钟才能缓解。久坐后站起时类似症状重复出现,与关节滑膜炎症及软骨退化导致润滑不足有关。僵硬感通常不超过30分钟,区别于其他风湿性疾病。
3.关节活动受限伴随摩擦感:髋关节屈曲、外展或旋转幅度逐渐减小,严重时无法完成穿袜、跷腿等动作。活动过程中可能听到或触及粗糙摩擦音,源于软骨磨损后骨面直接接触。晚期可能出现关节变形,但髋关节外观肿胀不如膝关节明显。
4.行走时跛行或步态异常:为减轻疼痛,患者会无意识缩短患侧支撑时间,表现为拖步或身体向健侧倾斜。单侧发病时骨盆代偿性倾斜可能引发脊柱侧弯,双侧受累则呈现鸭步态,即左右摇晃行走。
5.局部肿胀或压痛:部分患者髋关节周围软组织因炎症反应出现肿胀,按压大转子或腹股沟韧带中点可有明显压痛。肿胀程度与炎症活动相关,急性期可能伴皮温升高,但红肿较少见。
髋关节炎患者需避免长时间负重运动,选择平底鞋减少关节冲击。体重超标者应逐步减重以降低髋关节负荷。寒冷季节注意保暖,防止血管收缩加重疼痛。疼痛急性期可短期使用拐杖分担压力,但需保持适度活动以防肌肉萎缩。定期复查评估关节功能变化,必要时考虑影像学检查明确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