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肠道引起的慢性疾病,常见症状包括腹痛、腹泻、体重下降、发热和腹部包块。早期症状可能较轻微,但随着病情进展,症状会逐渐加重,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肠梗阻或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腹痛是肠结核最常见的症状,多位于右下腹或脐周,呈持续性隐痛或阵发性绞痛。腹泻通常为糊状或水样便,可能含有黏液或脓血,每日排便次数增多。长期腹泻和吸收不良会导致体重明显下降和营养不良。部分患者伴有低热、盗汗、乏力等全身症状,与结核病的典型表现一致。腹部触诊可能发现右下腹包块,由增厚的肠壁或肿大的淋巴结形成。
诊断肠结核需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证据,结核菌素试验和γ-干扰素释放试验有助于辅助诊断。治疗以抗结核药物为主,需坚持规律用药6-9个月,避免耐药性产生。患者应注意饮食卫生,选择易消化、高营养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性饮食。若出现剧烈腹痛、呕吐或便血,需警惕肠梗阻或穿孔,及时就医。定期复查肝功能,监测药物不良反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充足休息有助于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