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表现有关节晨僵持续1小时以上、对称性多关节肿痛、关节畸形如尺侧偏斜或天鹅颈样改变、皮下类风湿结节以及全身症状如低热或乏力。具体分析如下:
1.关节晨僵持续1小时以上:晨僵是类风湿关节炎的典型特征,表现为早晨起床时关节僵硬,活动受限,持续时间常超过1小时。僵硬程度与病情活动度相关,严重时可能影响日常活动。关节滑膜炎症导致积液和肿胀,夜间休息后代谢减缓,炎症介质堆积,从而加重晨僵。
2.对称性多关节肿痛:多累及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关节等小关节,呈对称性分布。关节肿胀由滑膜增生和炎性渗出引起,疼痛多为持续性,活动后稍缓解。随着病情进展,可能累及膝、踝等大关节,但脊柱受累较少见。
3.关节畸形如尺侧偏斜或天鹅颈样改变:晚期患者可出现关节结构破坏,导致特征性畸形。尺侧偏斜表现为手指向尺侧偏移,天鹅颈样改变则是近端指间关节过伸、远端指间关节屈曲。畸形由滑膜炎侵蚀软骨和骨,韧带松弛或断裂所致。
4.皮下类风湿结节:约20%-30%患者出现皮下结节,多位于关节隆突部位,如肘部、跟腱等。结节质地坚硬,无压痛,大小不一,与疾病活动度相关。结节由纤维组织包裹的坏死组织和炎性细胞构成,是疾病活动的标志之一。
5.全身症状如低热或乏力:部分患者伴随非特异性表现,如低热、疲劳、食欲减退等。这些症状与炎性因子释放有关,可能早于关节症状出现,但易被忽视。
类风湿关节炎需早期干预,避免关节不可逆损伤。定期监测炎症指标和影像学变化,规范用药可延缓病情进展。保持适度关节活动,避免过度负重,注意保暖以减少症状发作。饮食宜清淡,保证营养均衡,必要时结合康复训练改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