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能否自主排尿取决于病变部位和严重程度。部分患者保留一定排尿功能,但多数存在排尿障碍,需医疗干预协助排空膀胱。
神经源性膀胱由神经系统损伤引起,常见于脊髓损伤、多发性硬化或糖尿病神经病变。上运动神经元病变可能导致膀胱过度活动,表现为尿频、尿急,但排尿控制力下降;下运动神经元病变则常导致膀胱收缩无力,出现尿潴留。部分不完全性损伤患者可能保留部分自主排尿能力,但通常伴随残余尿增多或尿失禁。尿动力学检查可评估膀胱功能,明确储尿期与排尿期的异常模式,指导个体化治疗。
管理神经源性膀胱需预防并发症。残余尿过多易引发尿路感染或肾积水,需定期监测肾功能。清洁间歇导尿是安全排空膀胱的有效方法,但需规范操作避免感染。药物治疗可改善膀胱过度活动或收缩无力,严重者需手术如膀胱扩大术或人工尿道括约肌。患者应限制咖啡因摄入,定时排尿训练,避免便秘加重排尿困难。长期随访调整方案对保护上尿路功能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