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的骨质疏松可通过药物治疗、补充钙和维生素D、适度运动、预防跌倒、调整生活方式改善。具体分析如下:
1.药物治疗:使用抗骨吸收药物或促骨形成药物是治疗严重骨质疏松的主要手段。抗骨吸收药物能减缓骨质流失,促骨形成药物可刺激新骨生成。需在专业指导下长期规律用药,定期复查骨密度以评估疗效,避免自行停药或更改剂量。
2.补充钙和维生素D:钙是骨骼的主要成分,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每日需摄入足够钙质,如乳制品、豆制品等,同时通过晒太阳或口服补充维生素D。缺乏时易导致骨量进一步下降,但过量补充可能引发副作用,需根据检查结果调整剂量。
3.适度运动:负重运动和抗阻训练能刺激骨骼生长,增强肌肉力量。推荐快走、太极拳等低冲击运动,每周至少3次,每次30分钟。运动需循序渐进,避免剧烈活动导致骨折,长期坚持可改善骨密度和身体平衡性。
4.预防跌倒:严重骨质疏松者易因跌倒发生骨折,需消除居家隐患如地面杂物、昏暗灯光。使用防滑垫、扶手等辅助设施,外出时选择防滑鞋具。平衡能力较差者可借助拐杖,必要时进行平衡训练以减少意外风险。
5.调整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可降低骨质流失速度,避免过量咖啡因摄入。保持规律作息,均衡饮食富含蛋白质、矿物质。长期压力过大可能影响骨代谢,需通过适当方式缓解情绪,维持内分泌稳定。
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骨代谢指标和肝肾功能,避免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出现不明原因骨痛或身高变矮应及时就医,不可依赖偏方或保健品。饮食与运动计划应根据个人情况调整,合并其他疾病时需综合评估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