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苏主要用于风寒感冒。其性味辛温,具有发汗解表、行气宽中的功效,尤其适合外感风寒初期出现的恶寒、头痛、鼻塞等症状。风热感冒则多表现为发热重、咽喉肿痛、口渴等,此时紫苏的温性可能加重热象,需配伍清热药物或选择其他更适合的药材。
紫苏的药用价值在中医理论中早有记载。叶片苏叶常用于发散风寒,缓解感冒初起的症状;茎苏梗偏于理气宽中,改善胸闷、脘腹胀满;果实苏子则能降气化痰,用于咳嗽痰多。风寒感冒时,可用紫苏叶与生姜、葱白煎汤服用,借助辛温之性驱散体表寒邪。对于风热感冒,虽非首选,但若与金银花、连翘等清热药配伍,可减少温燥之弊,发挥协同作用。现代研究也表明,紫苏中的挥发油具有抗菌、抗炎作用,但其解表功效仍以辛温发散为主。
使用紫苏需注意辨证施治。风寒感冒者若过用可能化热伤津,风热或暑湿感冒者单独使用易助热生火。孕妇及阴虚火旺者慎用,避免辛温之性耗气伤阴。紫苏不宜久煎,以免挥发油成分流失。紫苏与某些西药如抗凝血药物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合并用药时应咨询医师。储存时需密封防潮,保持药效。合理应用紫苏需结合体质与病情,必要时由中医师指导调整配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