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是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治疗首选青霉素类抗生素。若对青霉素过敏,可选用红霉素、克林霉素或头孢菌素类药物替代。早期规范用药能有效杀灭病原体,缩短病程并预防并发症。
青霉素是治疗猩红热的核心药物,通常采用口服青霉素V钾片或注射青霉素G。疗程一般为10天,确保彻底清除细菌。对于青霉素过敏者,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或阿奇霉素可作为替代选择,但需注意部分菌株可能耐药。头孢菌素类药物如头孢氨苄也具有一定疗效,但需评估过敏风险。退热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可用于缓解发热和咽痛症状,但需避免使用阿司匹林,以防瑞氏综合征风险。
治疗猩红热时需严格遵循医嘱,不可自行停药或调整剂量。用药期间需观察是否出现皮疹、呼吸困难等过敏反应,尤其对青霉素过敏者更需谨慎。若症状未缓解或出现耳痛、关节肿痛等并发症,应及时复诊。患者应隔离至抗生素治疗满24小时且症状消退,避免传染他人。日常注意补充水分,保持口腔清洁,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儿童患者需密切监测体温及精神状态,预防中耳炎、肾炎等继发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