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耳屎是湿的正常现象,尤其是6个月以内的婴儿。耳屎的干湿状态与遗传因素有关,部分人群天生分泌油性耳屎,这在婴幼儿阶段尤为常见。
耳屎由外耳道耵聍腺分泌,主要成分为油脂、蛋白质和抗菌物质。婴儿期外耳道发育尚未成熟,腺体分泌较为旺盛,容易形成粘稠的蜡黄色或浅棕色耳屎。这种湿润状态具有保护作用,能粘附灰尘、阻挡异物进入耳道,同时抑制细菌滋生。随着月龄增长,部分婴儿的耳屎会逐渐变干,但部分人可能终身保持油性耳屎,均属正常生理差异。
日常护理中避免用棉签或挖耳勺清理婴儿耳道,以免将耳屎推入深处或损伤鼓膜。若耳屎过多导致外耳道发红、异味或影响听力,需就医由专业医生处理。洗澡时注意防止水流进耳道,潮湿环境可能引发感染。观察耳屎状态变化时,无需频繁干预,正常清洁外耳廓即可。若伴随抓耳、哭闹等异常表现,需排查中耳炎或其他耳部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