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结核通过B超检查可以观察到一些异常表现,但确诊仍需结合其他检查手段。B超能够发现肾脏结构的变化,如肾盂扩张、肾实质破坏或钙化灶等,但这些表现并非肾结核特有,其他肾脏疾病也可能出现类似影像。B超可作为初步筛查工具,但无法单独用于确诊肾结核。
B超在肾结核诊断中主要起到辅助作用。早期肾结核可能仅表现为肾盂黏膜增厚或轻微积水,B超敏感性较低,容易漏诊。随着病情进展,肾脏可能出现空洞、钙化或肾自截等典型表现,此时B超检出率较高。B超还能评估肾周组织是否受累,如发现肾周脓肿或输尿管增厚,可为临床提供重要线索。最终确诊需依赖尿结核杆菌培养、PCR检测或病理活检,影像学检查需与实验室结果结合分析。
进行B超检查时需注意空腹状态,以减少肠道气体干扰。检查前应充分饮水充盈膀胱,便于观察输尿管和膀胱情况。若B超提示可疑病灶,建议进一步行CT或静脉肾盂造影明确病变范围。肾结核患者常合并泌尿系统其他部位结核,如输尿管狭窄或膀胱挛缩,需全面评估。治疗过程中可定期复查B超监测病灶变化,但影像学改善可能滞后于临床症状,需结合患者整体情况判断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