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脉性肝硬化的临床表现包括腹水形成、脾脏肿大及脾功能亢进、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破裂出血、肝掌和蜘蛛痣、肝功能减退相关症状。具体分析如下:
1.腹水形成:腹水是门脉性肝硬化最常见的表现之一,主要由于门静脉高压和低蛋白血症导致液体渗出至腹腔。患者腹部逐渐膨隆,伴随腹胀、呼吸困难等症状。腹水量较大时可出现移动性浊音,严重时可能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腹水形成反映肝功能失代偿,需及时干预以缓解症状并预防并发症。
2.脾脏肿大及脾功能亢进:门静脉高压导致脾脏淤血性肿大,长期充血可引发脾功能亢进。脾功能亢进表现为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增加感染和出血风险。脾脏肿大可在体检时触及,严重者可能压迫邻近器官,需结合影像学检查评估脾脏大小及功能状态。
3.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破裂出血:门静脉高压使侧支循环开放,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是严重并发症之一。曲张静脉破裂可导致呕血、黑便,甚至失血性休克。出血风险与曲张程度相关,内镜检查是诊断和评估的主要手段。急性出血需紧急止血治疗,长期管理需降低门脉压力。
4.肝掌和蜘蛛痣:肝掌表现为手掌大小鱼际部位发红,蜘蛛痣是皮肤小动脉扩张形成的红色血管痣,常见于面颈部。这些表现与雌激素代谢障碍有关,反映肝功能减退。肝掌和蜘蛛痣并非特异性表现,但结合其他症状可辅助诊断肝硬化。
5.肝功能减退相关症状:包括乏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黄疸等。黄疸因胆红素代谢障碍出现皮肤巩膜黄染,严重者尿液颜色加深。肝功能减退还可导致凝血功能障碍,表现为牙龈出血、皮下瘀斑等。
门脉性肝硬化患者需定期监测肝功能及并发症,避免饮酒和高蛋白饮食,防止诱发肝性脑病。出现呕血、意识障碍等紧急情况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