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失眠的原因涉及生理、心理及环境等多方面因素。青春期激素变化、学业压力、情绪波动以及不良生活习惯都可能干扰睡眠质量。部分青少年对睡眠环境敏感,或存在潜在健康问题,也会导致入睡困难或睡眠中断。
青春期是身体快速发育的阶段,大脑神经递质分泌不稳定,褪黑素分泌时间延迟,容易形成晚睡晚起的作息模式。课业负担过重、考试焦虑或人际交往压力会引发过度思虑,使大脑持续处于兴奋状态。过度使用电子设备,屏幕蓝光抑制褪黑素分泌,加上咖啡因摄入、作息不规律等行为,进一步破坏睡眠节律。部分青少年可能存在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或受睡眠呼吸暂停、不宁腿综合征等生理问题影响。
改善青少年失眠需综合调整。建立固定作息时间,睡前1小时避免接触电子设备,营造安静、黑暗的睡眠环境。适度运动有助于释放压力,但睡前3小时应避免剧烈活动。若失眠持续超过一个月,或伴随情绪低落、注意力下降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排查潜在疾病。家长应避免过度施压,通过倾听与沟通帮助缓解焦虑,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支持。避免自行服用助眠药物,以免干扰青少年神经系统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