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热是一组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出血倾向和多器官损伤。不同病毒导致的出血热临床表现有所差异,但通常具有相似的疾病进程和危险信号。
典型症状初期表现为突发高热,体温可达39-40℃,伴随剧烈头痛、肌肉酸痛和乏力。部分病例会出现眼结膜充血、面部潮红等特殊体征。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渗血等出血现象,严重者可发生消化道出血或颅内出血。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会出现腰痛、少尿等肾脏损害表现,而埃博拉等出血热则常见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恢复期可能出现脱屑、脱发等后期表现。
出血热早期症状易与流感混淆,若高热持续3天以上且出现出血倾向,需立即就医。接触过啮齿动物或蚊虫叮咬史者更应提高警惕。确诊需依靠实验室检测,治疗强调早期干预,包括液体复苏和对症支持。预防重点在于控制传染源,做好个人防护,避免接触野生动物体液。部分出血热可通过疫苗接种预防,如汉坦病毒疫苗。及时识别症状并规范治疗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