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肠套叠主要会出现阵发性腹痛、腹部肿块、便血等症状,可通过造影剂灌肠、口服药物的方式治疗。
正常情况下,肠管会呈波浪样蠕动,但如果某段肠管发生异常蠕动,会导致该段肠管被推入相邻的肠腔内,从而引起肠套叠。在患病后幼儿主要会出现规律性阵发性腹痛,并且疼痛会持续15~20分钟,同时并伴有腹部肿块、高热、嗜睡、呕吐等症状。对于病情严重的患儿由于局部小肠出现缺血,还会导致肠黏膜坏死,引起便血症状。
当幼儿出现肠套叠的症状时,应及时前往医院在超声或X线的监测下,进行空气或造影剂灌肠,可有效促使肠管恢复原位。如果肠套叠导致腹腔出现感染,还应遵医嘱服用头孢克洛颗粒、阿莫西林颗粒等抗生素药物,可有效抑制炎症缓解症状。
平时家长在给幼儿添加辅食时,应循序渐进增加,以免导致小儿胃肠道不适应,使病症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