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属于血液-体液隔离种类。这类隔离措施主要针对通过血液、体液传播的疾病,防止病原体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乙肝病毒存在于感染者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等体液中,因此需要采取严格的防护措施,避免接触污染源。
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包括母婴垂直传播、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及医源性传播。在医疗环境中,医务人员需执行标准预防措施,如戴手套、护目镜及防护服,避免被污染的针头或器械刺伤。对乙肝患者使用的医疗器械需严格消毒,废弃物按感染性医疗垃圾处理。日常生活中,避免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接触血液的个人物品,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可降低传播风险。
接触乙肝患者血液或体液后,应立即用流动水冲洗,并消毒处理。未接种乙肝疫苗的高危人群应尽快完成疫苗接种,产生抗体后可有效预防感染。乙肝患者需定期监测肝功能及病毒载量,遵医嘱治疗。医疗机构需加强感染控制培训,确保防护措施落实到位。公众应正确认识乙肝传播途径,避免歧视行为,科学防护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