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肝的治疗目标是控制病毒复制、减轻肝脏炎症、延缓疾病进展,降低肝硬化及肝癌风险。目前主要采用抗病毒药物、免疫调节及定期监测的综合方案,需长期管理,无法根治但可有效控制病情。
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肝的核心手段,核苷酸类似物如恩替卡韦、替诺福韦和干扰素是常用药物。核苷酸类似物通过抑制病毒DNA聚合酶减少病毒复制,需长期服用以避免反弹;干扰素则通过调节免疫系统抑制病毒,疗程固定但副作用较多。治疗前需评估病毒载量、肝功能及肝脏纤维化程度,根据结果选择个体化方案。定期复查HBVDNA、肝功能及超声等指标,确保疗效并及时调整用药。
治疗期间需严格遵医嘱,避免自行停药或换药导致耐药性。注意药物副作用,如核苷酸类似物可能引起肾功能或骨代谢异常,需定期监测相关指标。生活方式上需禁酒、避免熬夜及滥用药物,减轻肝脏负担。接种乙肝疫苗可预防重叠感染,但已感染者无需重复接种。合并其他肝病如脂肪肝时需同步干预。慢性乙肝患者应保持良好心态,长期规范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降低并发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