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是中医常见证候,指脾脏运化功能减弱,导致气血生化不足、水湿停滞。常见症状包括食欲不振、腹胀、大便溏稀、肢体倦怠、面色萎黄等,严重时可能引发水肿、消瘦或慢性出血。
脾虚症状的轻重与体质、病程密切相关。消化系统表现最为典型,如饭后腹胀、口淡无味,甚至出现完谷不化大便含未消化食物。水湿运化失常时,可能出现舌苔白腻、肢体浮肿或痰湿内生。气血不足则导致精神萎靡、气短懒言,女性可能出现月经量少或淋漓不尽。儿童脾虚常见发育迟缓、肌肉消瘦。长期脾虚可能累及其他脏腑,如肺虚易咳、肾虚夜尿增多,形成复杂病机。
调理脾虚需注重饮食与生活习惯。避免生冷、油腻及过度甘甜食物,选择山药、莲子、小米等健脾食材。规律进食、细嚼慢咽有助于减轻脾胃负担。过度劳累或思虑过度会加重脾虚,需保持适度运动与情绪平稳。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如长期腹泻、严重消瘦,应及时就医,排除器质性疾病。中药调理需辨证施治,如四君子汤补气健脾,参苓白术散化湿止泻,不可自行滥用滋补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