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肿瘤手术后进行药物灌注治疗7次后出现小便带血,属于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之一。药物灌注治疗常用于预防肿瘤复发,但可能刺激膀胱黏膜,导致局部炎症或轻微出血。术后恢复期间,此类症状需结合具体情况评估,必要时及时就医排查原因。
药物灌注治疗通过将化疗药物或免疫制剂直接注入膀胱,降低肿瘤复发风险。治疗过程中,药物可能对膀胱内壁产生化学性刺激,引发充血或黏膜损伤,表现为血尿。术后7次灌注后出现血尿,可能与累积刺激有关,也可能提示感染、创面未完全愈合或肿瘤复发迹象。需结合血尿程度如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是否伴随疼痛、发热等症状综合判断。若出血持续或加重,需通过尿常规、膀胱镜或影像学检查明确病因,排除严重并发症。
术后出现血尿时,避免过度紧张但需保持警惕。建议记录血尿频率、颜色及伴随症状,及时与主治医生沟通。治疗期间需增加水分摄入,稀释尿液以减少刺激。避免剧烈运动或憋尿,防止加重出血。严格遵循医嘱完成后续灌注疗程,不得自行调整药物剂量或中断治疗。若血尿伴随发热、排尿困难或血块堵塞,需立即就医。术后定期复查膀胱镜及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监测肿瘤复发迹象。饮食上减少辛辣刺激食物,戒烟戒酒,降低膀胱黏膜刺激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