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针是针灸疗法中的一种特殊操作手法,指将细短的针具刺入穴位后固定留置一段时间,以延长刺激作用。这种技术通过持续激发经络气血运行,达到调和阴阳、疏通经络的目的,尤其适用于慢性疾病或需要长效治疗的病症。
埋针的原理基于针灸的累积效应。传统针刺的刺激时间较短,而埋针通过延长针体在穴位内的停留时间,形成温和持久的物理刺激。针具对穴位的机械压力可促进局部微循环,调节神经反射,同时激活人体自我修复机制。临床常用于治疗痛症、失眠、胃肠功能紊乱等慢性病,也用于戒烟、减肥等行为干预。现代埋针能持续影响穴位电位,改变组织通透性,从而增强治疗效果。
操作埋针需严格消毒避免感染,选择肌肉丰厚处如耳穴、四肢等部位。针具多采用图钉型或颗粒型皮内针,留置时间根据病情从数小时至数天不等。患者活动时需避免牵拉埋针部位,出现红肿热痛应立即就医。凝血功能障碍者、皮肤溃疡处、孕妇腹部及腰骶部禁用。埋针后保持局部干燥,避免剧烈运动以防针体移位。医师需根据个体差异调整埋针深度与时长,结合脉诊等传统诊断方法评估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