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引起的耳朵堵塞是否严重,需根据具体病情判断。多数情况下,急性中耳炎导致的耳堵属于暂时性症状,经规范治疗后可缓解;但若发展为慢性中耳炎或伴随鼓膜穿孔、积液等并发症,堵塞感可能持续较久,甚至影响听力,此时需警惕病情加重。
中耳炎引发的耳堵主要与咽鼓管功能障碍有关。炎症导致中耳腔内压力失衡,分泌物无法正常排出,形成负压或积液,从而产生闷胀、堵塞感。急性期常伴随耳痛、发热,慢性期则以听力下降、耳鸣为主。化脓性中耳炎可能出现鼓膜穿孔,耳道流出脓液后堵塞感可能减轻,但需及时处理避免感染扩散。部分患者因长期炎症导致粘连性中耳炎或胆脂瘤形成,可能需手术干预。
出现耳堵症状时,避免自行掏耳或用力擤鼻,防止细菌逆行感染加重炎症。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区分细菌性或病毒性感染,针对性使用抗生素或抗炎药物。化脓性中耳炎需保持耳道清洁,遵医嘱局部滴药。治疗期间注意休息,避免受凉、吸烟等刺激因素。若耳堵持续超过两周,或伴随眩晕、剧烈头痛,需排查颅内并发症。儿童反复发作中耳炎应检查腺样体是否肥大。日常预防需加强锻炼,积极治疗上呼吸道感染,乘坐飞机或潜水时注意调节中耳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