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治疗需根据病情选择综合方案,包括抗病毒药物控制肝炎活动、利尿剂缓解腹水症状、内镜手术处理食管静脉曲张出血、肝移植解决终末期肝功能衰竭、营养支持改善代谢紊乱。具体分析如下:
1.抗病毒药物控制肝炎活动:肝硬化若由乙肝或丙肝引起,需长期服用抗病毒药物抑制病毒复制,延缓肝纤维化进展。常用药物如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需定期监测病毒载量及肝功能,避免耐药性产生。部分患者经规范治疗后甚至可能出现肝纤维化逆转。
2.利尿剂缓解腹水症状:腹水是肝硬化常见并发症,需限制钠盐摄入并联合螺内酯、呋塞米等利尿剂促进水分排出。严重者需腹腔穿刺放液,同时补充白蛋白维持血浆渗透压。治疗期间需监测电解质平衡,防止低钾或肾功能损伤。
3.内镜手术处理食管静脉曲张出血:门静脉高压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时,需紧急内镜下套扎或硬化剂注射止血。必要时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降低门脉压力。术后需预防感染并定期复查内镜评估疗效。
4.肝移植解决终末期肝功能衰竭:对于失代偿期肝硬化或肝癌患者,肝移植是唯一根治手段。需严格评估供体匹配度及术后排斥风险,终身服用免疫抑制剂。术后生存率与术前身体状况及并发症控制密切相关。
5.营养支持改善代谢紊乱:肝硬化患者常合并营养不良,需高热量、高蛋白饮食,补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肝性脑病者需限制蛋白质摄入,以植物蛋白为主。必要时通过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纠正负氮平衡。
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肝功能、凝血功能及并发症,避免使用肝毒性药物。保持规律作息,戒酒并控制体重,定期随访调整治疗方案。心理疏导同样重要,帮助患者树立长期管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