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继续饮酒会加速肝细胞损伤、导致炎症和纤维化加重、诱发肝硬化或肝癌风险上升、影响药物代谢和疗效、引发全身代谢紊乱。具体分析如下:
1.加速肝细胞损伤:酒精在肝脏代谢过程中产生大量有害物质,直接破坏肝细胞膜结构,使脂肪堆积进一步恶化。长期饮酒会导致肝细胞肿胀坏死,肝功能指标如转氨酶持续升高,甚至出现黄疸或腹水。
2.导致炎症和纤维化加重:酒精刺激肝脏免疫反应,引发持续性炎症,促使肝星状细胞活化并分泌胶原蛋白。随着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肝脏逐渐失去弹性,最终可能发展为不可逆的肝纤维化或早期肝硬化。
3.诱发肝硬化或肝癌风险上升:长期酒精摄入与肝细胞异常增殖密切相关,DNA损伤累积可能引发恶性突变。肝硬化患者每年有3%-5%的概率进展为肝癌,酗酒者风险较常人高10倍以上。
4.影响药物代谢和疗效:酒精改变肝脏酶活性,干扰药物分解速度,导致药效增强或减弱。部分降脂药或抗炎药与酒精协同作用可能引发毒性反应,加重肝肾负担。
5.引发全身代谢紊乱:脂肪肝合并饮酒会加剧胰岛素抵抗,促使血糖、血脂异常。酒精抑制蛋白质合成,导致营养不良,同时升高尿酸水平,诱发痛风或心血管并发症。
饮酒者需严格戒酒并定期监测肝功能,饮食以低脂高蛋白为主,避免熬夜及高糖摄入。出现乏力、腹胀等症状应立即就医,不可自行服用保肝药物掩盖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