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流血是否危险取决于出血原因和严重程度。轻微外伤导致的少量出血通常不严重,但若伴随剧烈疼痛、听力下降或持续出血,可能存在鼓膜穿孔、颅底骨折等危险情况,需立即就医。
耳朵流血常见原因包括掏耳过深、耳部外伤、中耳炎或气压骤变如潜水、飞行。外耳道皮肤较薄,毛细血管丰富,轻微刮伤即可出血,这类情况多数可自行止血。但若出血源于内耳或中耳,可能提示感染、肿瘤或耳膜损伤,需专业检查明确病因。颅脑外伤后耳流血更需警惕,可能是颅底骨折的征兆,可能伴随脑脊液漏,延误治疗可能引发脑膜炎等并发症。
发现耳朵流血时,避免自行掏挖或冲洗,防止感染或加重损伤。用干净纱布轻压外耳道止血,头部倾向出血侧帮助血液流出。若出血持续超过10分钟、伴随眩晕、耳鸣或意识模糊,必须立即急诊处理。游泳、乘飞机等活动中突发耳出血应暂停活动,避免气压变化加重损伤。日常避免使用尖锐物品掏耳,控制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减少因血管脆弱导致的出血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