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可能引发小便失禁,尤其是长期血糖控制不佳的情况下。糖尿病引起的神经损伤糖尿病神经病变和膀胱功能异常是常见原因。高血糖会损害支配膀胱的神经,导致膀胱感觉减退或收缩力异常,可能出现尿潴留或尿失禁。糖尿病易合并尿路感染,也可能加重排尿异常。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导致小便失禁的主要机制。长期高血糖会损伤周围神经,包括控制膀胱逼尿肌和尿道括约肌的自主神经。早期可能表现为排尿次数增多、夜尿频繁,后期可能出现排尿无力、尿不尽感,甚至充盈性尿失禁。部分患者因膀胱感觉减退,无法及时感知尿意,导致急迫性尿失禁。糖尿病常伴随肥胖或盆底肌松弛,进一步增加压力性尿失禁风险。合并前列腺增生的男性糖尿病患者,排尿困难症状可能更显著。
糖尿病患者出现排尿异常需及时就医,通过尿动力学检查明确病因。严格控制血糖是预防神经病变的基础,目标糖化血红蛋白建议低于7%。每日饮水量需合理分配,避免摄入咖啡因等刺激性食物。凯格尔运动可增强盆底肌力量,改善压力性尿失禁。合并尿路感染需规范抗感染治疗。严重尿潴留患者可能需要间歇导尿,但需在专业指导下操作,避免继发感染。定期筛查肾功能和尿微量白蛋白,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