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中耳炎常见表现为耳痛、听力下降、发热、耳道流脓、烦躁哭闹。具体分析如下:
1.耳痛:小儿中耳炎最典型的症状是耳部剧烈疼痛,尤其在夜间加重。疼痛可能突然发作,婴幼儿无法表达时会频繁抓挠耳朵或摇头。耳痛由鼓膜充血肿胀引起,炎症刺激神经导致不适。治疗需使用镇痛药物缓解疼痛,同时配合抗生素控制感染。
2.听力下降:中耳积液会影响声音传导,导致听力暂时性减退。患儿可能对呼唤反应迟钝或要求调高音量。积液长期未消退可能影响语言发育。治疗需清除积液,必要时行鼓膜穿刺或置管引流,辅以促进液体吸收的药物。
3.发热:急性感染常伴随体温升高,可达38℃以上。发热是免疫系统对抗细菌或病毒的表现。需监测体温变化,高热时使用退热药物,同时针对病原体选用合适的抗生素或抗病毒治疗。
4.耳道流脓:鼓膜穿孔后脓液流出,耳道可见黄色或带血分泌物。流脓后耳痛可能减轻,但需及时清理脓液避免外耳道感染。治疗需局部消毒并保持干燥,配合全身抗生素防止炎症扩散。
5.烦躁哭闹:婴幼儿因耳痛和不适表现为持续哭闹、睡眠不安或拒食。需密切观察情绪变化,及时就医明确诊断。治疗以缓解症状为主,如耳部热敷减轻疼痛,必要时使用镇静药物辅助休息。
出现症状应避免自行掏耳或用力擤鼻,防止加重感染。保持鼻腔通畅,减少呛奶或呛水风险。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按医嘱完成全程治疗,定期复查听力及鼓膜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