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性脑膜炎中期需注意密切监测颅内压变化、规范使用抗结核药物、预防并发症如脑积水和电解质紊乱、加强营养支持以改善机体状态、保持环境安静减少刺激。具体分析如下:
1.密切监测颅内压变化:结核性脑膜炎中期易出现颅内压增高,表现为头痛、呕吐或意识改变。需定期观察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必要时进行腰椎穿刺测量脑脊液压力。若发现颅内压持续升高,应及时使用脱水剂降低颅压,避免脑疝形成。
2.规范使用抗结核药物:中期治疗需严格遵循联合用药原则,选择能透过血脑屏障的药物如异烟肼和利福平。用药过程中需监测肝功能、听力等指标,防止药物毒性累积。不可随意减量或停药,以免导致耐药性。
3.预防并发症如脑积水和电解质紊乱:脑脊液循环受阻可能引发脑积水,需通过影像学检查早期发现并干预。同时定期检测血钠、血钾水平,纠正低钠血症等电解质失衡,避免加重神经功能损伤。
4.加强营养支持以改善机体状态: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常伴有营养不良,需提供高热量、高蛋白饮食。吞咽困难者可考虑鼻饲或静脉营养,确保足够能量摄入,促进免疫系统恢复。
5.保持环境安静减少刺激:患者需卧床休息,避免强光或噪音刺激。护理操作应轻柔,减少不必要的搬动,防止因外界刺激诱发抽搐或颅内压波动。
结核性脑膜炎中期需注重心理疏导,缓解焦虑情绪。定期复查脑脊液和影像学,评估治疗效果。出现发热或神经症状加重时立即就医,避免延误病情。家属应配合医疗方案,确保患者按时服药和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