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剖腹产后大出血需做好术前评估与准备、术中规范操作与止血、术后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合理使用宫缩药物、及时纠正凝血功能障碍。具体分析如下:
1.术前评估与准备:全面评估产妇身体状况,包括既往病史、凝血功能及胎盘位置等。对存在高危因素的产妇提前制定应对方案,备足血源和急救药品。术前纠正贫血或低蛋白血症,改善全身状态,降低术中出血风险。
2.术中规范操作与止血:严格遵循手术操作规范,避免子宫切口撕裂或损伤血管。采用分层缝合技术确保子宫切口闭合严密,对活动性出血点及时结扎或电凝止血。必要时使用宫腔填纱或压迫缝合等特殊止血措施。
3.术后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术后2小时内重点观察血压、心率、阴道出血量及子宫收缩情况。发现血压下降或出血量异常时立即处理,警惕迟发性出血。定期按压宫底促进积血排出,避免宫腔积血影响收缩。
4.合理使用宫缩药物:胎儿娩出后常规静脉滴注缩宫素,增强子宫收缩力。对宫缩乏力者联合使用麦角新碱或前列腺素类药物,维持子宫均匀收缩状态,减少因收缩不良导致的出血。
5.及时纠正凝血功能障碍:术中术后监测凝血指标,发现纤维蛋白原降低或凝血时间延长时,快速补充凝血因子、新鲜冰冻血浆或血小板。避免因凝血异常引发难以控制的渗血。
剖腹产术后需保持导尿管通畅,记录尿量变化;早期鼓励产妇翻身活动,预防静脉血栓;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逐步恢复体力;出现头晕、心悸等不适立即告知医护人员;出院后定期复查子宫恢复情况,避免剧烈运动或过早负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