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治疗需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预防脱水、调整饮食结构减轻肠道负担、使用益生菌恢复肠道菌群平衡、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止泻药物、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防止并发症。具体分析如下:
1.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预防脱水:腹泻会导致大量水分和电解质流失,需通过口服补液盐补充钠、钾等关键电解质,维持体液平衡。轻度脱水可通过少量多次喂服补液盐缓解,严重脱水需及时就医静脉补液。母乳喂养的婴儿应继续哺乳,配方奶喂养者可适当稀释。
2.调整饮食结构减轻肠道负担:腹泻期间应避免高糖、高脂肪及膳食纤维食物,选择易消化的米汤、稀粥、面条等。婴幼儿可继续母乳或低乳糖配方奶喂养,少量多餐。症状缓解后逐步恢复正常饮食,避免过早摄入刺激性食物加重肠道负担。
3.使用益生菌恢复肠道菌群平衡:腹泻易破坏肠道正常菌群,可选用特定益生菌制剂调节微生态,如双歧杆菌、乳酸菌等。益生菌能抑制病原菌繁殖,增强肠道屏障功能,缩短病程。需注意选择适宜菌种,避免与抗生素同服影响效果。
4.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止泻药物:非感染性腹泻或严重水样泻可考虑使用蒙脱石散等吸附剂保护肠黏膜,减少水分丢失。感染性腹泻需谨慎用药,避免抑制病原体排出。抗生素仅针对细菌感染,需严格遵医嘱,不可滥用。
5.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防止并发症:监测排便频率、性状及有无血便,记录体温、尿量及精神状态。出现持续高热、频繁呕吐、嗜睡或眼窝凹陷等脱水征象需立即就医。警惕肠套叠、电解质紊乱等严重并发症,避免延误治疗。
治疗期间保持臀部清洁干燥,预防尿布疹。避免自行使用偏方或成人药物。饮食器具需消毒,注意手卫生。如症状超过3天未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复诊调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