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敷中药糊了不建议继续使用。中药糊化后,药物成分可能发生变性或分解,不仅影响疗效,还可能产生刺激性物质,增加皮肤过敏或感染的风险。尤其当药糊出现焦黑、异味或质地异常时,必须立即停用。
中药外敷通常以新鲜配制为佳,糊化往往因熬煮过久或保存不当导致。例如,部分含淀粉或胶质的中药受高温易碳化,有效成分如挥发油、苷类物质会被破坏。糊化后药物黏附性增强,可能堵塞毛孔,引发接触性皮炎。若药糊仅轻微结块,可重新调配,但需确保无变质迹象,且需由中医师评估是否调整配伍比例。
使用外敷中药时,需严格掌握煎煮时间和火候,避免干烧或水分蒸发过度。药糊应现制现用,存放超过24小时或出现分层、霉变时需废弃。皮肤敏感者应先小范围测试,敷用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2小时。若敷药后出现灼热、红肿,立即用清水冲洗并就医。孕妇、儿童及溃烂伤口需在专业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