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耐药菌的隔离措施包括单间隔离或同种病原体集中安置、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穿戴个人防护装备、专用医疗器械和设备、环境清洁消毒。具体分析如下:
1.单间隔离或同种病原体集中安置:多重耐药菌感染者需优先安排单间隔离,条件有限时可与其他同种病原体携带者集中安置。隔离区域应明确标识,限制无关人员进出。病床间距需符合标准,避免交叉感染。转运患者时应提前通知接收科室,采取防护措施。
2.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接触患者前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必须进行手卫生。使用流动水和皂液洗手,或使用含酒精的快速手消毒剂。手部有明显污染时优先选择洗手。手卫生是阻断传播的关键环节,需定期督查执行情况。
3.穿戴个人防护装备:进入隔离区域前需穿戴隔离衣、口罩、手套等防护装备。根据操作风险选择防护级别,接触患者体液或伤口时需加强防护。离开隔离区前规范脱卸防护装备,避免污染。防护装备一次性使用,不得重复穿戴。
4.专用医疗器械和设备:患者使用的血压计、听诊器等医疗器械需专人专用。无法专用的物品需在使用后彻底消毒。呼吸机、导管等侵入性操作器械应严格灭菌。医疗废物按感染性废物处理,密封转运。
5.环境清洁消毒:患者周围环境需每日消毒,高频接触表面如门把手、床栏等增加消毒频次。使用含氯消毒剂或紫外线照射,确保消毒效果。终末消毒需彻底,包括窗帘、地面等。清洁工具专区专用,避免交叉污染。
隔离措施需结合实际情况动态调整,重点环节加强监督。医务人员应定期培训,确保操作规范。家属探视需限制并做好防护指导。消毒剂选择需考虑病原体特性,避免耐药性产生。医疗废物处理应符合规范,防止二次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