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瘫痪的护理需注重预防压疮、保持关节活动度、加强肌肉锻炼、管理排泄功能、关注心理状态。具体分析如下:
1.预防压疮:定期翻身是防止压疮的关键,建议每两小时调整一次体位,使用气垫床或软垫分散压力。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潮湿刺激,每日检查骨突部位如骶尾、足跟等是否有发红或破损。营养摄入需充足,蛋白质和维生素有助于皮肤修复。
2.保持关节活动度:被动关节活动每日至少两次,由护理人员协助完成,动作轻柔缓慢,避免强行拉伸。重点活动髋、膝、踝等大关节,防止挛缩变形。可使用支具或矫形器维持关节功能位,夜间佩戴避免足下垂。
3.加强肌肉锻炼:未瘫痪部位需主动训练,如上肢力量练习以提高转移能力。电刺激疗法可辅助延缓肌肉萎缩,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床上桥式运动或坐位平衡训练有助于增强核心肌群,减少长期卧床的并发症。
4.管理排泄功能:排尿障碍者需定时导尿,保持尿道清洁避免感染。便秘问题可通过饮食调整,增加膳食纤维和水分摄入,必要时使用缓泻剂。建立规律的排便习惯,减少胃肠功能紊乱。
5.关注心理状态:长期卧床易引发抑郁或焦虑,需通过沟通疏导情绪。鼓励参与社交活动或兴趣小组,维持与外界的联系。家庭支持尤为重要,共同制定康复目标以增强信心。
护理过程中需根据个体情况调整方案,避免过度依赖单一方法。定期评估皮肤、关节及肌肉状态,及时调整护理措施。康复训练需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环境设施应无障碍化,减少移动风险。饮食需均衡,避免高糖高脂加重代谢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