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手脱臼需及时复位固定、避免自行操作、冷敷缓解肿胀、药物辅助镇痛、后期功能锻炼。具体分析如下:
1.及时复位固定:脱臼后应尽快由专业医师进行手法复位,确保关节恢复原位。复位后需用绷带或支具固定2-3周,防止关节再次错位。固定期间避免剧烈活动,确保韧带充分修复。
2.避免自行操作:非专业人员不可尝试强行拉拽或复位,错误操作可能导致血管神经损伤或加重关节错位。应立即就医,由医师评估脱臼程度并处理。
3.冷敷缓解肿胀:脱臼后48小时内可用冰袋冷敷患处,每次15-20分钟,间隔1小时重复。冷敷能收缩血管,减轻局部充血和疼痛,但需避免冻伤皮肤。
4.药物辅助镇痛:若疼痛明显,可在医师指导下使用口服或外用镇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药物仅用于缓解症状,不可替代复位和固定治疗。
5.后期功能锻炼:拆除固定后需逐步进行关节活动训练,如轻柔屈伸或抓握练习,避免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康复初期需避免负重或过度用力。
治疗期间需观察患处皮肤颜色和温度,若出现发紫、麻木或持续疼痛,可能提示血液循环或神经受损,须立即复诊。饮食宜清淡,适当补充蛋白质和钙质以促进组织修复。